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康复

家长如何辅助听力残疾幼儿完成数字化教学

2023-05-11 10:02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数字化教学已经成为当下贯穿特殊教育各个学段学习的方式之一,是在园、在校学习的有益补充。由于学龄前听力残疾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难以集中,认知能力较弱,再加上年轻家长们亲子教育经验不足等原因,从而导致数字化教学难度较大。本人结合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整理了一些帮助家长辅助听力残疾幼儿完成数字化教学的方法。

数字化教学应以家长为主、教师为辅

2岁9个月的谊谊先天性重度听力残疾,她左耳佩戴助听器,右耳佩戴人工耳蜗,性格活泼好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康教训练后,目前谊谊听能和语言能力都处于中级水平。谊谊的妈妈希望通过网络直播课程进行数字化教学,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于是他们找到了我。

由于数字化教学是隔屏互动,听力残疾幼儿接收信息的情况并不理想,由此会影响教师开展教学的进度,所以建议以家长为主、教师为辅开展数字化教学。 

微信图片_20230324152632.jpg
江西省残疾人就业创业与康复服务中心教师王伶在线辅助听力残疾学生家长完成数字化教学。(图片由作者提供)

首先,在家长的选择方面,建议和孩子亲密度较高的家长比如妈妈、爸爸,效果会更好。因为低龄幼儿对于亲情陪伴的需求较高,亲密家人更容易引导孩子参与到教学中。我为谊谊进行数字化教学时,她的妈妈就作为家长代表参与进来。在妈妈的陪伴下,谊谊课堂表现非?;钤?,每次都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

其次,教学过程中,家长主要负责的内容有:教具的具体操作,引导、鼓励幼儿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则负责制定教学方案、把握整体教学进度。比如在上《学会询问》一课时,我会提前和谊谊妈妈沟通需要准备的教具有哪些,在哪个教学环节拿出教具,鼓励孩子一起做游戏等事宜。上课期间,当我说出“请小动物们出来吧”“小动物们做个藏猫猫的游戏吧”等提示语时,谊谊妈妈就会相应地拿出对应的教具,引导谊谊参与各个教学环节。这个教学过程非常轻松、愉快,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直播课时,在妈妈的鼓励下,谊谊顺利地学会说“小兔子,你在哪”“小兔子,我们可以一起玩吗”等询问句。

控制上课时长和频次 授课质量应关注“两环节”

常规的数字化教学,一般课程是一周1次,一次1个小时。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不建议线上学习的频率过于频繁,更不建议一次教学的时间过长。学习本身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由于幼儿受年龄和听力的影响,很容易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所以,低频次、短时间、高质量的学习才是最适合低龄幼儿的。

由于数字化教学时间有限,如何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就成为了关键。建议家长们抓住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这两个环节,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次上课前,我都会至少提前一天告知家长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的课前准备工作:提前了解上课的内容,解释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技巧以及教学原则,根据家庭生活习惯调整教学目标,活动设计考虑其家庭的能力水平及现有资源,模拟演练活动的过程,预测可能发生的结果以及应对的策略等。

课后延伸和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字化教学的内容再有用,如果课后家长不注意复习,那么很快孩子就把讲过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了。事实上,低龄幼儿学习的过程,常常是“鹦鹉学舌”的过程。所以,建议课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带着孩子复习课上的内容,把一堂课学到的内容活学活用到若干生活场景当中,这样才能实现数字化教学效果最大化。

数字化教学应格外关注幼儿情绪变化

在数字化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莫名其妙地大哭,不愿意继续上课;孩子不配合指令要求,一直拿着喜欢的玩具不肯松手;孩子异常兴奋,不停地跑来跑去……孩子的行为变化只是一个现象,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常常是孩子情绪、心理有波动。有一段时间,谊谊的学习状态比较低迷,连续两节远程教学中都出现了情绪波动的情况。当时我就和家长及时沟通:“不要责备孩子,先退出课堂?!蓖?,建议谊谊妈妈找一个安静的、舒适的环境,和孩子沟通交流。其实,孩子都是非常聪明的。谊谊妈妈后来和我说,当她拉着孩子到了另一个房间时,谊谊就有点不好意思了。经过耐心的沟通,谊谊妈妈告诉我,原来是最近孩子鼻炎犯了,虽然不严重,但是孩子多少会不舒服,但是谊谊又不知道怎么和妈妈说,所以就有了不耐烦、不听话的表现。

由此可知,孩子的心情和情绪对于上数字化课程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家长们应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建议家长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以帮助孩子调整情绪和心态。

积极阅读一些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的资料和书籍,比如《0-3岁婴幼儿教养大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情感与社会性、认知与语言应同步发展。

多与其他家人交流孩子最近的情绪变化,共同寻找孩子不听话行为背后的原因,在应对问题上家庭成员之间应保持一致的态度。同时家长应经常与老师沟通,尝试多种方法,帮助孩子调整状态。比如调整生活作息、建构一日康复清单、多参与户外运动,可以锻炼走跑的能力、弯腰捡物的能力等。

学龄前听力残疾幼儿在接受数字化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上方法也许能够帮助家长应对一些问题。如果有特殊情况出现,建议家长及时与老师和专业机构沟通,随时调整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

(作者单位:江西省残疾人就业创业与康复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