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巴中市残联印发《关于深化残联工作向下推进、向每位个体延伸细化的六条措施》(以下简称《六条措施》),明确提出要深化党建扶残助残、提升“服务一件事”效能、构建精准康复体系、推进教就事业发展、营造助残浓厚氛围、实施维权保障行动六条措施,持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在建设“一市四区三地”中持续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六条措施》提出,要强化“党建带残建”引领作用,以康复、就业、维权等为重点,创新打造“巴山红·残心暖”党建服务品牌,培育一批党建扶残助残惠残标杆。同时要深化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困难重度残疾人常态长效机制,运用“1+1”“1+N”助残扶残惠残服务模式,适时开展政策宣讲、走访慰问、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市县乡(镇)残联每位干部至少结对帮扶2名困难重度残疾人,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入户走访,收集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
在提升“服务一件事”效能方面,《六条措施》要求各县区残联优化残疾人证办理、“两项补贴“等相关政务事项集成式服务,落实为困难重度残疾人等重点群体“上门办”便捷服务,实现跨系统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全年组织开展集中下乡办证、换证不少于4次,对评残医师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廉政教育不少于2次,同时也要健全完善“季度复查+比例抽查+信访核查+重点稽查”工作机制,持续提升残疾人证核发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质效性。
在构建精准康复体系和推进教就事业发展方面,《六条措施》要求落实残疾人就医便利服务“10条措施”,搭建市县乡村家五级残疾人康复体系,实现“诊、治、康、访”联动一体化,构建残疾人“半小时康复服务圈”。争取在2025年内建成12个基层残疾人康复中心,优化升级5类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机构,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85%以上。同时要积极推动平昌县建成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协调推进南江特教学校建设区域性职教部、县(区)职高设立特教班,分类别、多层次为农村困难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此外,《六条措施》鼓励在全市营造浓厚助残氛围,组织开展“你我同行·暖心相伴”主题文化活动、“跃动巴城”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和“体育复健进校园”活动等,推动各级公共文体设施依法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开放。以市级志愿助残公益联盟为依托,按照不同志愿服务对象个体需求,深入村(社区)开展助学济困、托养照护等针对性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4次,培育一批具有巴中特色的“益先锋·残心暖”公益助残服务品牌。
最后,《六条措施》明确要实施维权保障行动,乡镇、村(社区)和基层残协要抓实残疾人需求摸排,加强法律援助政策法规宣传。要强化完善“残联+”部门协作机制,优化“残疾人维权绿色服务窗口”,贯彻落实“两法四条例”,切实做好残疾人合法权益维护。
责编:魏红
审核:杨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