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100块钱一次微信-51pc·mc茶馆官网,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全国空降同城服务软件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

“四要”法 提高家长教养效能感

2022-09-13 14:54来源:中国残疾人网

文/图_陈明英

9C3D7F93.jpg
山东省青岛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经常组织家长培训班,鼓励残疾儿童家长参与其中,提高家长教养效能感。

残疾儿童往往比健全孩子更加敏感、脆弱和多疑,除了积极有效的学校教育外,亲子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教养效能感(父母对于自己能否教育好子女的自我认知能力)是亲子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要素之一,乐观正向的残疾儿童家长教养效能感有助于家长采取更积极有效的亲子教育,更有利于孩子成长。我从事一线残疾儿童康教工作已有5年时间,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提高残疾儿童家长教养效能感的方法。

一要培养乐观健康的心态

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对家长教养效能感的影响很大。乐观型和中间型心态(心态介于乐观型和悲观型之间)的残疾儿童家长教养效能感较好,悲观型心态的父母教养效能感较低。比如同样面对孩子在一段时期内进步不明显的情况,乐观的父母会认为孩子是有潜力的,相信孩子会慢慢进步,相信自己的教养理念和方法是合适的,不会给孩子太大压力,会陪伴孩子进步;而悲观型的父母则认为是自己教养能力不够,孩子才进步缓慢,这反而会影响孩子进步。

培养乐观健康的心态的建议有三点,一是学会悦纳自己。悦纳父母角色,接受孩子残疾这个现实,并积极地接纳和融入父母的角色,是获得乐观健康心态重要的一步。父母要学会通过放松训练等方法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列一份每日快乐清单,就是不错的选择。二是要学会关爱自己。父母爱孩子,首先学会爱自己。父母需要意识到自己也是有需求的,也是需要被帮助、关心和照顾的。认清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的合理需求,才能更好地承担父母的责任。三是积极归因(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由果溯因的推断)?;橐虻母改富岚殉晒榻嵛约耗芰η康饶谠诙榷ǖ囊蛩?,因此学习做一个善于积极归因的父母有助于增强自信心,更有助于提高教养效能感。

二要积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父母文化素养的高低对于家长教养效能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于残疾儿童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父母文化素养的提升,父母能够更加快速地吸取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残疾儿童的康教技能和方法,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亲子教育方式,也会更加主动反思在亲子关系、教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

提升文化素养的建议有两点。一是家长可以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以及亲子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建立“学习型”家庭非常有助于提升家长的文化素养。首先父母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积极主动学习与教育相关的书籍,了解残疾儿童身心发展普遍规律,特别是残疾儿童的心理特征,掌握情绪管理和康教相关知识,洞悉残疾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找到最适合孩子的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同时,创设“学习型”家庭,家长还应树立与儿童共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即家长带领着孩子一起学习,并有意识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增强家庭共同学习的氛围。二是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提升文化素养。父母要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等机构组织的讲座、沙龙等活动,及时将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孩子身上,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育策略,以此来增强教养效能感。

三要构建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

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儿童成长、家庭和谐,更有助于提高家长教养效能感。双亲家庭的家长教养效能感显著高于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残疾儿童的康教过程是漫长且煎熬的,需要父母的长期陪伴和呵护。家庭关系稳定的父母会相互配合共克难关,不仅可以保证孩子的康教质量,还有助于家长教养效能感的增强。而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在面临路途遥远、恶劣天气、工作加班、身体健康等诸多困难时,容易临阵脱逃,影响孩子康教质量的同时,还导致家长教养效能感降低。

构建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尤其需要经营好信任亲密的夫妻关系。建议有5点:一是父母在情感上要相互尊重、坦诚交流、彼此信任,可以创造条件偶尔单独出去约会来增加交流拉近心理距离。二是选择合适的角色分工,根据双方的性格特点和工作性质来协定分工,有效处理家庭和社会事务,减少分歧和争议。三是学会沟通,“多关心人少关心事”,即多关注对方的情绪,情绪缓和了,沟通就成功了一大半。四是共同参与孩子的生活和康复教育活动,尽可能保持家庭成员的密切联系,给予及时、正向、准确的反馈。五是学会求助,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四要向有效的社会资源借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单独的个体毕竟力量有限,特别是面对残疾孩子,大多数父母都是举足无措的。因此,要想提高残疾儿童家长的教养效能感,就有必要学习向有效的社会资源借力的方法。积极有效的社会资源能够从多方面给予父母支持,比如听力残疾儿童从确诊开始,就需要面临选择助听器还是人工耳蜗、选择康复机构、学习康复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此时能够从有效社会资源中借力的父母就会从家人、同事、社区、医院、残联等很多途径获得有效信息,从而快速做出正确的决定。

如何从有效的社会资源借力,方法有以下几个:一是父母要主动积极地在周边、熟悉的环境中寻找资源。尤其要注重家庭成员之间(家人、亲戚、朋友)的支持,这是最主要、最现实、最具体的资源。二是要注重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通过建立家长互助联盟,共享信息、物质等资源。更要主动关注残疾人相关法律法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教育等相关政策文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残疾儿童融入社会。此外,还应主动寻求相关社会组织的支持,积极与康复、教育、医疗等相关社会组织沟通,及时了解相关项目信息,以便向有效社会资源借力。

家长教养效能感对于提高残疾儿童康教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四要”法有效提高残疾儿童家长教养效能感,让残疾儿童的康教之路更加顺畅。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