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特殊教育学校屈芳荣老师经常利用早读和课前5分钟时间,带着班级的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孩子们各方面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图片由作者提供)
文_屈芳荣
2017年秋,我从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一所普校转岗到特殊教育学校。在教学过程当中我发现,相较于健全学生,智力残疾学生的思维、记忆、语言及动手能力都相对较弱,教学和管理难度都非常大。经过深思熟虑,我尝试借用普?!岸凉Ь淇粜闹恰钡慕萄Х椒?,在特教学校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教学效果令人惊喜。
选择适合智力残疾学生的
国学经典书籍
现在市面上的国学经典书籍非常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智力残疾学生。只有选对了诵读的书籍,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教学中常用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智力残疾学生的能力和年龄特点,老师应按需选择不同的诵读书籍。我所在的眉县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按年龄和入学时间分为9个年级。一、二、三年级学生年龄小,也正是习惯养成的阶段,可以安排《弟子规》《三字经》 《千字文》《百家姓》 等句式简短、意思浅显易懂的经典书籍进行诵读;四、五、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读书的习惯,可以安排句式稍长、内容较多的书进行诵读,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比如《笠翁对韵》《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等;而七、八、九年级学生已经到了少年养志的阶段,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则可以安排《论语》《孟子》《大学》等难度较高的书籍诵读。
诵读是门技术活儿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智力残疾学生之所以语言能力较弱、不敢表达,除了先天因素外,和听得少、读得少、知道得少、缺乏自信有很大关系。诵读是把书面语言变成有声语言的行为,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选择不同的经典书目,但皆以韵律感强、学生喜欢、具有大量优美的词汇、朗朗上口的国学经典为宜。
诵读国学经典的时间应选在早晨学生刚来校的15分钟早读时间,或课前5分钟等孩子精神状态较好、时间短但可持续的时间。当然,诵读国学经典也要寓教于乐,学校也可开设经典诵读课,在专门的课堂上通过故事化、游戏化、生活化的诵读经典活动打造“快乐学国学”的学习氛围。
学习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诵读国学经典也是如此。但是看似简单的事情,要想长久坚持并非易事,更何况是智力残疾学生,坚持诵读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老师们要多鼓励学生,多以身作则、不厌其烦地带着他们一起去读,直到熟读成诵。智力残疾学生记忆能力较弱,大多数情况是老师每说一句话,他们只能记住最后一个字,所以老师们要注意必须先一个字一个字、节奏相对较慢地正音领读;等这个字记住了,再接着一个词一个词地读;词记住后,再一句话一句话来领读;最后整段整章节地领读,直至熟读成诵。
我现在带的是年龄较大、学习习惯较好、自律能力较强的九年级学生,我为学生选择的是比较励志的《论语》。我们班的小华同学,我刚带班的时候,害羞的她不敢和我目光对视,一回答问题脸就憋得通红,说话也结结巴巴的。经过一个月的诵读国学经典,小华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有一天下课后,我无意中发现小华竟然在座位上轻声背诵着《论语》的部分章节内容。再后来,我不断鼓励她在课上带领着大家齐读课文?!坝信笞栽斗嚼?,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如今的课余时间,经??梢钥吹叫』诮淌依锖屯亲跃跻魉小堵塾铩返幕?。如今,小华不仅自信开朗了,说话发音的准确性也越来越高。这个学期,她还被选为小小广播员,这让全校师生都惊讶不已。现在,我们学校不少老师也在陆续开展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孩子们进步了,老师们再辛苦也乐此不疲。
引经据典
规范学生行为提高学习效果
当诵读国学经典成为习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学生识字的能力提高了不少。一直以来,我把儒家经典《论语》作为诵读常用书目,经常带着学生在课余、早读、课前5分钟时间一起诵读。时间长了,学生不仅习惯并喜爱上了诵读,还会自然而然地会认、会读、会写许多字。在论语第一章里,“子”“曰”“学”和“君子”“小人”出现的几率非常大,所以,这些字几乎不用教,孩子们潜移默化中都会认、会读、会写,这一点是我没想到的!
仅仅诵读是远远不够的,在诵读国学经典的时候,我会经常借用书中提到的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规范他们的行为。比如诵读《论语》时,我会和孩子们说:“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行。正如我们诵读的《论语》中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类似的话重复得多了,效果就会慢慢呈现出来。
有一天早晨,我刚进教室门,就听见班长小敏说:“小雨,我给你说,你要动脑筋。你看拖地时要弯腰,倒退拖,一下挨着一下地拖,要不拖不干净。”听到学生之间的交流,我非常欣慰,我看到了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思考。而这种主动的、自发的思考,往往比老师说一千道一万都管用。
通过提问的方式,交流诵读的国学经典内容,既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又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个不错的方法。我上班会课时,经常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巴牵忝亲钕不堵塾锷夏木浠??”“你们愿意主动给大家讲讲今天诵读的内容‘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什么意思吗?”
“我知道!”“我说!我说!”当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趁热打铁给学生详细讲解经典语句的意思,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听得仔细、学得认真。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孩子们的变化让我欣喜。我们班情绪不太稳定的孤独症学生小振不再跑来跑去,竟然有模有样自觉地拿起了书,跟着大家一起大声读了起来;平时喋喋不休的涵涵在课堂上也不乱说话了,可以顺利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爱哭闹的小雨,也不再教室里乱发脾气了。慢慢地,从前有些嘈杂的课堂变得安静下来,班级纪律明显好转,学习气氛和学习状态越来越好。
坚持诵读国学经典改变了我们班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让我慢慢厘清了自己的教学思路。虽然诵读国学经典的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需要漫长的等待,但是我相信只要坚持,而且方法得当,更多的惊喜一定等待着我们。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