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杂志2024年第12期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坚持人民至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导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人民立场”“人民至上”“为民造?!惫岽┦贾?,并对残疾人事业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这为我们从什么样的视角更好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 在发展残疾人事业中坚持人民立场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推出许多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充分证明,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落实到残疾人工作中,要坚守为残疾人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把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问题,用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举措,一笔一画描绘出生活有保障、教育有质量、康复有条件、在家有照料、出行无障碍的美好画卷,让残疾人群众得到实惠、充满希望。
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改革才能获得最衷心的拥护和最广泛的支持。落实到残疾人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广大残疾人的主体作用,制定政策广泛听取残疾人意见建议,发展事业鼓励引导残疾人积极参与,开展工作主动接受残疾人监督评价,与广大残疾人一道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助力广大残疾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尽展聪明才智、实现人生梦想,共创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改革成效由人民评价,改革才有含金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改革举措放到实践中去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看改革是否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是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获得感。改革成效,关键要看给人民群众办成了多少事,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群众到底认不认可、满不满意。历史上改革群众不认可而失败的例子不少。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环境等老百姓关切的事情融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转化成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践充分证明,人民满不满意,是衡量改革成色几何的“金标准”。落实到残疾人工作中,要始终把残疾人认不认可、满不满意作为重要评价标准,将制定的惠残政策、实施的扶残项目,放到残疾人群众得到多少实惠、总体满意度中去审视评价,检验流程是否最简、服务是否最优、成效是否最大,不断改进提升工作理念、服务方向和方法举措。
? 贯彻全会精神 重在落地见效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关键在于抓住重点工作和工作重点,推动落实?!毒龆ā访魅?,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与残疾人密切相关的部署要求共20余处,这为我们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好残疾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重点加大残疾人兜底保障力度?!毒龆ā芬螅忧科栈菪?、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与其他群体相比,残疾人抗风险能力较弱,返贫致贫风险较高。要大力推动社会保障的扩面增效,做到“应保尽?!薄坝Χ等怠?。要进一步巩固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动态监测和数据推送共享,落实精准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增加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厚度,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持续落实残疾人参加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缴费补助政策,推动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特困救助供养和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要提升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温度,持续完善托养服务体系和补贴制度,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更有效覆盖残疾人。
重点提升残疾人关爱服务水平?!毒龆ā非康?,要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改善对孤寡、残疾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就重庆而言,全市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在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上成效明显,但总体服务质量还不高。我们要紧贴残疾人特殊需求,推动残疾人公共服务提质增效。要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质效,制定、修订相关制度,推广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探索开展“送康上门”服务,推进0至6岁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康复一体化服务,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要实施融合教育推广项目,巩固提升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健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拓展学前特殊教育服务,使更多的残疾人通过良好的教育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积极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加快推进科技助残,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
重点拓展残疾人多元增收渠道?!毒龆ā非康鳎娣妒杖敕峙渲刃?,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助力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是促进残疾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完善政策,研究制定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奖励办法,加大残疾人就业培训、补贴奖励等资金投入,推动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辅助性就业等方面政策措施高效落实。要拓宽渠道,通过按比例和集中安置安排一批,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和乡村振兴基地带动一批,公益性岗位落实一批,辅助性就业帮扶一批,新就业形态促进一批,助力更多残疾人就业增收。
重点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决定》强调,要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完善执法司法救济?;ぶ贫?。残疾人是法律救助的重点群体,不断完善残疾人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最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我们要加强资源整合,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配强残疾人法律服务力量,优化工作机制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在有效维护残疾人生命健康权、生存权和发展权基础上,推动“平等、融合、共享”权益更加充分实现,助力残疾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重庆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毛荣志)
责编:魏红
审核:杨乐